【影片簡介】
堪稱「行為藝術教母」的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(Marina Abramović),作品向來驚世駭俗獨具高度爭議性,擅長以裸體與自殘等創舉拋出議題,並挑戰精神與肉體在存活邊緣的自由感。另類大膽的作風不但激發靈感,更讓女神卡卡、詹姆斯法蘭科、奧蘭多布魯、碧玉等名人為她傾倒瘋狂。
本片記錄紐約當代藝術館為瑪莉娜舉辦的作品精華回顧特展,以超過85萬的觀展人次突破開館以來最高紀錄,更深入解析行為藝術暗藏的哲理、價值與社會意識。
【特別收錄】
1. <策展人訪談> 2. <展覽服裝製作> 3. <展場直擊>4. <家鄉與母親> 5. <瑪莉娜:藝術與人生>6. <邁向藝術家之路>
【關於電影】
瑪莉娜在擠滿人潮的紐約當代藝術館裡,獨占了一方魅力空間,邀請觀眾在寬廣的方庭中與她凝望對視。在凡事講求效率的現代,靜止不動其實最耗費心神。與瑪莉娜的對望猶如淨化心靈的儀式,一旦連線,她就只為你存在,成為你內心世界最完整的投射,讓你專注而誠實地審視自己的心緒,甚至潸然淚下不能自已。顛覆既定印象,行為藝術不再冰冷而令人窒息,不論你是誰,懂不懂藝術,只要凝視瑪莉娜,就能找到最深刻的啟發與感動。

【關於藝術家】
~疼痛是一扇大門,一旦穿過便能感受到美麗和無條件的愛~
瑪莉娜從七○年代起即以先鋒者之姿,致力於「身體力行」的行為藝術,至今逾四十年,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行為藝術家之一。她以身體為媒介,用各種激進的表演挑戰社會認知,甚至屢次將自己推向身體和精神的極限。她的創作大量且驚世駭俗,曾與骷髏同睡,將鞭子、手 槍交給觀眾對她任意處置等,還多次差點因表演喪命,引起相當大的震憾。這些看似狂顛的行為,其實與她的成長歷程有很大的關係。出生於南斯拉夫的她,父母都是共?黨遊擊隊員,母親的軍事化教育讓親子關係冰冷而僵化,對母愛的缺憾成了她不能掙脫的心結,許多作品都隱含對母親強權的無聲抗議。
瑪莉娜的表演注重與觀眾之間的微妙關係,她以行為藝術為核心,逐漸鋪陳了一條包括現場表演、影像裝置、戲劇、電影等多項元素、充滿激情的藝術道路,並以推廣行為藝術為職志。她在藝術上的奉獻也深受肯定,曾在1997年獲得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,2003年獲紐約舞蹈與表演藝術獎,及國際藝評人協會最佳商業畫廊表演獎等。
f【藝術家相關作品與名人訪談】
瑪莉娜的《韻律》系列作品堪稱行為藝術的經典代表作,借助痛苦、危險和精疲力竭的體驗,探尋個人肉體和精神的存在自由。以下簡介節錄自李靜怡(2006),《我為改變人類思考方式而存在:〈巴爾幹巴洛克〉》,破周報,http://pots.com.tw/node/38Rhythm 10, 1973。「藝術家的第一場表演。俄羅斯遊戲。藝術家擺放二十式短刀,任取一把飛快在五指指縫尖狠剁,在刺傷之時立換下一把短刀,重覆,並錄影。在重覆第二十次之時,藝術家播放錄影,並記住短刀在桌面敲打的輕快旋律,重覆實驗。」Rhythm 5, 1974。「肉體極限與表演意識。在地上以石油浸溼大型木造共產黨五星標制。藝術家點燃火燄,身躺五星中央以作個人政治歷史背景與超凡式身體淨身。藝術家在火燄中心即刻因缺乏氧氣與濃煙而失去意識,大火炙熱開始貼身。藝術家無動於衷。終於觀者與現場醫師搶入大火將藝術家救出。」 Rhythm 0, 1974。 「關於觀者與表演者之間。藝術家在房間內放上告示,准許觀者使用桌上的72樣物件與藝術家進行強迫式接觸。物件包括:筆、剪刀、匕 首、十字弓、灌 腸 器與一把有一顆子彈的手 槍。藝術家完全被動靜坐六小時。觀者的緊張與適度逐漸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崩解。觀者剪碎藝術家衣物並作示開槍。這是藝術家最接近死亡的表演作品。」 Rhythm 2, 1974。
「無意識與表演。藝術家服用抗肌肉癱瘓藥物,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,觀察自己身體的劇烈反應。藝術家在痙攣狀態下再服用減緩肢體活動的抗憂鬱藥物。陷入昏迷。」
名人訪談
女神卡卡:http://youtu.be/EVY4Whayw0s
詹姆士法蘭科:http://youtu.be/Eugnrk8Nfi0

【關於導演】
■ 導演/馬修艾可斯 Matthew Akers
導演馬修艾可斯具有深厚的電影攝影及製作經驗,卻是初次挑戰拍攝近乎靜止的行為藝術,他坦言曾一度擔心拍攝成果,但「凝視對望」這項看似單純的表演,卻散發出一股不可思議的感召力量。
拍攝紀錄片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捕捉一項「靜止不動」的行為藝術更是一項艱鉅的任務,但馬修艾可斯(Matthew Akers)做到了。繼為美國公共電視(PBS)拍攝的紀錄片《馬戲團》廣受歡迎後,艾可斯這回再度卯足全力,為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的瑪莉娜回顧展「藝術家在現場The Artist Is Present」,在這位行為藝術的傳奇人物身邊耗時數月跟拍。從準備期、展覽期,直至展期結束,詳實記錄瑪莉娜的創作心路歷程,穿插她的感情世界與家庭關係,更邀請多位藝術界知名人士現身說法,多角度拼湊出瑪莉娜的生命肖像,亦深入剖析行為藝術的核心精髓。

